大事记

2012年1月3-4日,学会联合邀请国内外城市保护和运动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并进行研讨。遗产保护与都市社会运动方面,边兰春教授就烟袋斜街的规划和保护为例,分析了目前北京旧城保护的现状、困境和出路;台湾大学的薛孟琪、余映娴以西安“曲江大明宫”的开发和世界遗产的选定为主题,讨论地方政府的开发逻辑与政治;王振寰教授对天津的租界演变为金融地景的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金融地景的治理与竞争方式;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对目前中国的城市保护趋势进行总结,同时王天夫教授提出规划师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对比大陆的案例,台湾大学的夏铸九教授以冷战时期的台北山仔后美军宿舍保存为例,徐裕健建筑师以台北三峡、深坑、剥皮老街的保护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台湾在遗产保护中与大陆非常不同的做法,以及内在的文化意义。“都市社会运动”专题方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石嫣就都市中的食品安全运动就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并就“小毛驴”都市农场的实践进行了深入介绍;北大朱晓阳教授剖析了昆明城中村改造中的居民反抗,提出“物的城市化与神的战争”,将人类学意义引入进都市社会运动的研究;清华郭于华教授分享了北京业主维权的长期研究,深入探讨了居住的政治。

2012年2月28日下午,伦敦经济学院社会政策系David Piachaud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馆熊知行楼109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21世纪全球社会政策新变迁的讲座。Piachaud教授回顾了20世纪社会政策取得的进展,他把20世纪为社会政策的世纪。之后他谈到了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人口结构的变迁,社会不平等的持续扩大和机会平等理念所遭遇的挑战,以及社会政策的手段和结果的矛盾等等。

2012年6月16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承办的2012北京社会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北京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之昌出席论坛并致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主持论坛。来自北京高校、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转型时期城乡社区管理创新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学者认为,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社区建设的构架、体制、任务已经逐渐明确,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经验。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城乡社区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和挑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在理论层面,北京大学张静教授认为社会建设需要顶层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主要方向应该放在公共社会和公共关系的建立上;清华大学郭于华教授认为应该以社会本位进行管理创新,并用社会生态的概念解释了积极的社会管理何以达到社会和谐;北京市委党校尹志刚教授从当前社区建设的行政化问题,反思社区建设中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强调要明确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主体,以及社区如何自治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吕新萍教授谈了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北京市委党校嘎日达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杨敏教授都谈到了面对社会结构的变迁,通过网格化或者其他技术的提升进行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与会者也强调,不能忽视技术提升和推广的顶层设计和价值取向问题;北京社科院戴建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韩克庆教授强调,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要关注流动人口,在为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定居和地位上升等做一些积极的工作;中央民族大学良警宇教授探讨了城市民族社区管理创新问题,特别强调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于显洋教授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强调社区建设和服务必须以人为本,他认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基层的实践和创新,这样设计手段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谈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即在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框架下,通过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协同,通过社会倡导改进政策而协同,通过参与社会治理而协同。

2012年12月1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12年学术前沿论坛,论坛主题是 “社会建设与城市发展”。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会长李强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发表题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新篇章——用社会学视角解读‘十八大’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的演讲;国家行政学院的龚维斌教授演讲的主题“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及其变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林波荣副教授带来的“社会阶层、用能行为与建筑能耗”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社科科学院的郑路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计算社会科学与社会学和社会管理创新”;最后由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洪大用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城市社会风险分析”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