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圈社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北京市社会学学会2019年学术前沿论坛
2019年11月3日上午,北京市社会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学术前沿论坛于中央名族大学文华楼一层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北京都市圈社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北京市社会学学会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参与了此次年会。
开幕式上,北京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翼教授致开幕辞,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麻国庆教授致欢迎辞,北京市社会学学会秘书长郑路教授担任主持。张翼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社会治理内容的解读,并对学会未来的工作方向提供了指导性意见。麻国庆在欢迎辞中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历史沿袭、发展模式及学科特点,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
在随后的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张翼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唐军教授、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黄江松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李晓壮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麻国庆教授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出了主旨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郭伟和教授担任主持。
张翼教授做出了题为“北京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流动人口问题及其治理”的专题演讲。他紧抓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对流动人口总体状况提出了关键性议题,认为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生育率断崖式缩减、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上涨等等背景之下,以北京为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存在文化程度提高、年龄构成普遍偏大、收入增速降低、高质量稳定性就业不多等现象,它们带来诸多问题,因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他提出北京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是流动人口的收入问题,就业、收入、居住与发展是其重要抓手,并强调了对治理对策的关注。
唐军教授做出了以“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再研究”为主题的演讲。他建立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关注社区主体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与信息子系统三者之间关系及功能的发挥;并将理论与微观、具体的社区治理实例相结合,实现了可操作化。他从三个子系统出发,分别对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策略,如提升资源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主体适应性、完善信息系统传导反馈机制等。
黄江松教授做出了题为“北京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专题发言。她首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北京基层治理改革之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其次,她援引出蔡奇书记讲话内容,强调北京正处于深刻转型期;最后,她介绍了北京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与“接诉即办”,认为前者揭示了新时代首都基层治理规律,后者促进了社会资本逐步增加、政府与居民形成良性互动,并提出应将高科技、文化、法治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这些创新实践为今后基层社会治理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李晓壮研究员做出了以“社会弹性&经济韧性——通州(副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调查研究与思考”为主题的发言,他认为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公共服务对于反刺激经济的增长是有益处的;经济越困难越应投入、建设、发展、研究民生,这样经济才能更有韧性。他以通州(副中心)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调查为例,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出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实现路径。最后对社会弹性、美好社会生活阐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麻国庆教授做出了题为“都市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的主旨发言,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城市中的文化建设与认同。他回顾并梳理了研究背景与理论,认为人类学研究中对都市的关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对晚近以来研究都市文化生产的研究视角及路径进行了介绍,如“城市民族志”、“贫民窟与城市贫困”、“非正式部门与底层城市”等;同时,他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关注对都市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文化互动中的族群认同研究。据此,他提出和介绍了城市民族学的概念、理论范式、方法创新,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未来的教研工作方向等内容。
主旨发言后,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杨敏教授、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洪小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陈心想教授针对上述五位专家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评议、讨论。
年会最后举行了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会上向各位理事通报了学会内部建设、学会举办活动情况、下半年工作计划、财务情况报告等,并对未来学会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相关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