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

“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湖南长沙隆重举行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女子学院等单位协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于7月11日至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新校区的中南讲堂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

    本次年会的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将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改革与治理、城镇化进程、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等问题献言建策,同时也将助力绿色潇湘、两型社会的提质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李培林,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具体名单在确认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山主持。

    李培林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次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的湖南省委、省政府和长沙市委、市政府,对承办这次会议并做了大量辛苦而细致工作的中南大学表示衷心感谢!

    他在致辞中指出,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还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本次学术年会以“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为主题,意义重大。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但也同样孕育着一些必须把握的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有着深刻的社会意涵,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巨轮仍在破浪前行。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若要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 行政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强化社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必须全面地系统地弄清楚,哪些社会事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哪些可以或者需由它们各自分担,从而建立起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经济社会运行体制机 制。

    在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态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新态势、收入分配变化的新态势、职业结构变动的新态势、居民生活消费的新态势等。

    李培林最后指出,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新变化,经济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不仅关乎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挑战,也关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新的任务,也 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黄金30年”的话,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各界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空前重视及中国社会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将开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另一段新的更高水平的“黄金时代”!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具体名单在确认中)代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本次年会的主题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认为湖南历来重视智库 建设并敢于创新,中国社会学年会主题准确把握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脉络和时代特征,必将有益于湖南社会科学的发展,必将助力湖南两型社会城市群、长江中下游城 市群、绿色湖南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致欢迎词。他对 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大会能够在中南大学举行表示由衷高兴,认为这既是中国社会学会的盛会,也是中南大学的大事。中国社会发展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 革,社会科学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南大学将与学界同仁一道,顺势新常态社会治理发展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张尧学还 就中国社会学界对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和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长期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致开幕词。他指出,新 世纪以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进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之中。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等,既成为党和 政府文件中的重要议题,也成为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所有这些以“社会”为主题的领域,正是中国社会学界应该从学科建设与应对政策双重角度去思考的 新任务。

    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分成两个大的阶段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阶段,经济学起的作用比较突出,因为,我国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核心是经济改革、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走得比较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时(所谓第二阶段),却发现,单一地推进经济发展已经不可能 了,因为,这时“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包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不平衡、贫富群体的不平衡、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不平衡等等,所有这些不平衡可 以概括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即经济虽然得到了发展,但是社会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所以,现在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失衡。正是在这个局面 下,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都是针对着我们经济与其他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的,而经济与社会的不平衡是核心问 题。在调整社会发展,实现协调、平衡方面,社会学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社会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社会建设的新任务呢?笔者以为,有三大理论视角。

    第 一,社会公平正义视角。如果说经济学更强调经济效益的话,社会学则更强调社会效益。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试图将社会多元因素均考虑在内去处理社会问 题,这就是一种社会效益的或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即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不一致怎么办呢?这需要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 益、协调社会关系,找到一个综合平衡点,传统上称作“帕累托最优”。社会建设的特点就是思考在利益比较多元局面下,如何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学 研究证明,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偏低收入群体比例较大,中等收入层较小,所以,当前,应该在政策取向上更多地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第 二,激发社会活力的视角。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要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活力的途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进来。我国深化改革难度增大,重要 原因是缺少社会动力。进一步推进市场体制需要社会体制的配合,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而且如果没有社会的发展,市场也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中国社会 孕育着极大的社会活力和社会潜力,社会学就要研究怎样能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发挥出来。这也正是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心任务。社会的活力如果真 正发挥出来,中国有着无限的发展生机。

    第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秩序视角。事物总是辩证的,强调社会活力、社会参与,就要考虑社会秩序。中国社会治乱兴衰的历史也一再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是 超巨型人口社会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中国社会学界,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对策。这方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只有靠实验与创新。

    韩国社会学会会长金武慶、日本社会学会代表西原和久也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清华大学教授景军、南京大学教授吴愈晓等三位专家分别做了题为《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人类健康的社会文化构成》、《近年来社会分层研究的进展和未来的研究议题》的主题演讲。

    本届年会会期两天,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展开广泛而充分的探讨。

    除大会主题学术演讲外,年会还设立了“青年博士论坛”、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体制改革与小康社会建设”、“人口流动与城市治理”、“城乡社区治理论坛”、“社会资本与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社会学: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当代价值”、“发展社会学论坛:新时期中国的城乡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城镇化与城乡统筹” 等59个分论坛。

    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580余篇,来自全国各相关机构的学者近1600人参加本次年会。年会将进行优秀论文、优秀论坛的评奖活动。

    本届年会在参会代表、提交论文、论坛设置数量等方面将可能是历届年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7月12日的闭幕式上,还将举行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颁奖活动和“中国社会学年度好书推荐•2015”入选名单发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