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和美名城谋求和谐善治
来源:中山日报 2012-11-05 第 6503 期 A4版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5日
11月2日下午,我市就《中山市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召开专家咨询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郑杭生等来自北京和省市内的十余位专家前来把脉,为我市社会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邓小兵会见了专家组成员。
"《纲要》内容很全面,基本包括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体现了中山特色。"学界"泰斗级"专家--郑杭生对纲要框架及中山社会建设情况均予以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不少真知灼见。目前,由市社工委和省社科院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纲要》编制工作。右图:11月2日,薛晓峰(中)、邓小兵(右)会见专家组成员。
■我们期待着来自中山的“中国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郑杭生
《纲要》内容编写得十分全面,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并充分体现了中山的特色。中山市这些年来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创新探索上,根据自己的市情,提出或者强调了一些有新意的理念和做法。例如“修身学堂”的理念和实践、慈善中山和慈善万人行提出和实行、对突破城市人与农村人、本地人与外地人双重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的探索,还有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重等。
如果说,中央经验是“中国经验”的核心、灵魂和指导,那么地方和部门经验、基层经验的重要性则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经验”一个个亮点、一个个支点,共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历程的一个个轨迹点、成长点。中山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方面的探索有很多新意,我们期待着来自中山的“中国经验”。
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新形势出现了四大特点:一是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如何统筹兼顾多元利益考验着政府和社会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二是公众的权利意识迅速崛起导致政府公信力和权威降低,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考验着政府赢得群众信任的能力;三是风险社会的特征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如何应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应急管理的能力;四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导致的双刃剑效应,考验着政府和社会如何驾驭虚拟社会、如何与时俱进创新能力。《纲要》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变化了的新形势、新特点加强概括,并提出相应措施。
■激活社会资源和出台激励制度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蔡禾
《纲要》编写得很扎实,突出了中山的实际,但在具体内容的陈述方面,仍需对一些关键词,例如“善治”、“自治”等方面做进一步提炼和推敲,突出中山探索出的经验,并对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做出解答和回应。尤其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财政方面不仅是政府出钱,重要的是激活社会资源和如何出台激励制度,让社会资源参与其中,使得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得到保证和满足。同时,在如何重建社会秩序方面,目前中国矛盾多发,但主要是两类矛盾,一类是劳资矛盾或民众间的矛盾,这种政府介入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另一类是政府与社会的矛盾,政府作为利益方,民众找谁去调解?信访中最多的也是这类矛盾。在我看来要引进第三方调解,目前最理想的是完善人大的职能,让人大发挥更大的作用。
积分入户入学是解决异地务工人员融入的重要途径,但从长远来看,还要逐渐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权利差距,如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这样可以促使外来工一家团聚,不仅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性,社会治安也会大大改善。
■孙中山的观点值得吸纳和采纳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倪鹏飞
一个好的《纲要》首先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周延的逻辑性。例如具体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在社会建设的目标实施中应承担怎样的角色,让中山在创新和探索中所取得经验和模式被进一步吸收、借鉴和升华。逻辑明确后最好让非专业人士、每个具体的实施、参与者都能清晰地读懂规划内容。再者,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他的思想观点中有不少经得起历史考验、充分结合了实际情况的理念,值得中山在今后的社会建设中吸收和采纳。
■编制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有开拓精神
>>> 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劲松
我们不少城市在经济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已有不少经验,但在宏观方面的长期社会规划方面还比较薄弱。中山能够高度重视并组织编制这项长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无疑具有开拓精神,这对促进社会建设和引领并落实各项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纲要》仍需进一步指出我们在社会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只有看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在未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解决。
■要突出中山“博爱”的城市性格
>>>华南师大教授、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委员蓝宇蕴
希望能够体现《纲要》规划的差异性和区分度,让一些抽象的词语和概括变成联系生活的做法,从事实出发联系当下创新、惠民的具体举措。同时,中山探索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模式,如“慈善万人行”、“全民修身”等,具有广泛的参与度和鲜活的故事,可以具体吸收让文本变得鲜活、有血肉。此外,在借鉴经验前能否多做一些实验,不能盲目学习。中山的社会建设规划纲要要有自己的特色,突出博爱的城市性格,着眼社会民生,将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和民生主义充分挖掘、吸收进来。
■将工作重心转到社会建设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委员梁士伦
纲要本身是一项长期规划,因此我们要提出切合当前社会建设及治理创新的实际,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的是效率和数字,现在我们要考虑转向以社会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公平和正义。在诸多长远规划中,纲要的部分目标不是很恰当,很多提法无法真正描绘当下发生的局面。所以,应该针对我市的实际和特色,有系统地梳理,使得《纲要》更加切合实际,内容更加鲜活和丰富。
■建立专家顾问制度
>>>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市社会创新咨询委委员张翅
能否建立专家顾问制度,加强对社会建设事前调研论证、事中监督、事后绩效评估;在法治建设上,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可以尝试聘请专业人员作为政治秘书,帮助他们更好参政议政。与此同时,社区、农村越来越需要有益的“自发性组织”,社会公众越来越需要活跃的“参与式发展”,所以我们建议支持中山志愿者全面参与社会建设。